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洛阳市委员会

民革党史教育基地

《登场了!洛阳》里的民革故事

发布时间:2021-10-13 点击:3899次

1_副本

“火燃我爱爱不销,刀断我情情不已。”近日,引起广泛热议的《登场了!洛阳》第四期中,洛阳市新安县千唐志斋博物馆里,一篇篇字字珠玑、句句泣血的墓志铭,将千年前的世间情、离别苦穿越时间的洪流展现在世人面前,带领我们通过这镌刻于墓碑之上的古老文字,触摸古人的生活痕迹,共鸣先人的哀乐悲欢,走近历史的事实真相,呈现了中国传统墓葬文化和洛阳厚重历史的巨大魅力。

    鲜为人知的是,千唐志斋博物馆与洛阳民革有着历史、现实与人员三方面的密切联系。

2_副本

首先从历史渊源讲起,千唐志斋的“原主人”张钫,字伯英,号友石主人,生于1886年,系河南新安人。风雨飘摇、战火纷飞的清朝末年,21岁的张钫弃笔从戎,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熏陶加入中国同盟会,积极投身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的斗争。辛亥革命之初,张钫于1911年10月22日在陕西西安发动起义,他身先士卒、骁勇善战,为起义胜利立下头功,是伟大的辛亥革命先驱。辛亥革命后,张钫历任河南省建设厅厅长、民政厅厅长等要职,为当地文化教育、经济民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解放后,他曾任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为国家政治发展、团结稳定而不懈努力。张钫先生一生为国、鞠躬尽瘁,充分展现了民革党员爱国爱民、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生动诠释了革命先辈不畏强权、艰苦奋斗、舍生忘我的顽强精神。

6_副本

张钫一生戎马、勤政简朴,唯酷爱金石字画。他于1931年开始广泛搜罗墓志石刻、碑碣、石雕,先后收藏西晋以来历代墓志石刻2200余方,其中所藏唐人墓志铭,占我国出土唐墓志碑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素有“中华志林”之称。这些唐人志石上记载了唐代三百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大量史实,提供了极为难得的珍贵资料,起着证史、纠史、补史的重要作用。且藏志中包含了篆、隶、行、楷等所有书体,以及汉晋至晚唐书法名家的多样风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张钫在其故居辟地建斋,将志石镶嵌于壁,保存至今,使此斋成为全国珍藏唐志最集中的地方,国学大师章太炎为之题额“千唐志斋”。这便是千唐志斋博物馆的名字由来。

3_副本

如今,千唐志斋博物馆与张钫纪念馆共同组成张钫故居,坐落于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占地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主体部分为北方传统三进四合院结构,内部装修采用西式风格,是河南古建筑群中独具特色的民国初期民居建筑群。纪念馆内陈列以张钫先生生平事迹为主线,分为主展厅、起居室、重要事迹展示等五个部分,展示张钫先生追求真理、坚持正义、乐善赈灾、兴学育人的一生,弘扬了革命前辈“天下为公”的伟大情怀和崇尚忠孝、笃守信义的高尚风范,以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优良传统。

5_副本

2015年9月,张钫故居被民革中央命名为“民革党史教育基地”,成为民革党员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民革前辈优良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以及深入开展统一战线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平台。2011年10月10日,千唐志斋博物馆举行辛亥革命100周年暨张钫纪念馆开馆仪式,为研究张钫先生生平、传承辛亥革命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再添一座重镇。近年来,民革洛阳市委会充分发挥张钫故居的阵地作用,积极开展“观故居,走多党合作之路”活动,先后接待了天津、重庆、广东、浙江、贵州等省市民革组织来洛参观交流,增强了民革组织间的横向联系。同时,依托故居在全市民革党员中开展优良传统教育,民革党员累计参与达300余人次,进一步夯实了民革党员的思想政治基础,巩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

4_副本

《登场了!洛阳》第四期节目中,有一人身着白色中式短褂,气度从容儒雅,将千唐志斋的由来娓娓道来,他就是民革洛阳市委会副主委、市文联副主席、千唐志斋博物馆馆长陈花容。近年来,陈花容立足本职岗位,履行党派职责,发挥特长优势,在促进洛阳文化事业发展、传承弘扬中华传统艺术、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等领域书写了民革党员履职尽责、服务大局的坚定担当。

斗转星移,时空变换,从保存石刻唐书到弘扬中华文化,从投身辛亥革命到致力建言资政,民革党员始终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全国人民血肉相连、风雨同舟的初心和使命从未也将永不改变。

电话/传真:0379-63923815地址:洛阳洛龙区太康路22号政协楼325

邮编:471000 网址:http://mglyswh.gov.cn

TOP